一、抓好時機抓取青蛙卵
我們說的青蛙人工養殖品種一般是指黑斑蛙,黑斑蛙也是農田里最常見的蛙類之一,分布范圍非常廣,在我國除海南島、云南、臺灣以外的各省區都有分布。其體長一般為7-8厘米,體重為50-60克,最大個體重為100克左右。在人工養殖過程中,青蛙的繁殖與選育是一個關鍵的問題。那么如何去選育呢?我們看看正源青蛙養殖專家的說法。
種蛙是育種苗的,種苗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養殖業的成敗。挑種蛙首先要控制它的基因,要保持它的健康度,這個就靠我們要去做一些工作?! ?br />
不管挑公蛙也好,母蛙也好,首先一個健康度,看蛙的活潑,彈跳能力比較強的。我們再看它的外觀,外觀皮膚要沒有磨損的,公蛙相對來講體型本身就小,盡量的挑體型偏大的,跟我們現在挑的母蛙呈一個比例。像我們挑母蛙,我們希望挑在50克到60克之間,甚至70克范圍。我們挑公蛙就能選35克到40克之間,甚至50克,這種是比較好的,標準的公蛙,這樣是比較配對的,對以后繁育它的后代,我們的養殖效益產量都有大的提升。
挑選出來的種蛙,就要把它們放在種蛙池里,讓它們自由地繁衍了。而在蛙繁殖期里做的事兒,關系到養蛙的成敗。4月的時候,是黑斑蛙產卵的季節。這些蛙聲,就是公蛙求偶的聲音。雨過天晴的時候,蛙的叫聲也最頻繁,這一般就是取蛙卵最好的時間。
二、打造好養殖體系,放心養蛙
1、 生態立體養殖體系,“水陸空”都賺錢
蛙池中套種水稻,套養泥鰍,實現水面、水底、陸地都能利用。青蛙的糞便是泥鰍的美食、稻谷的肥料,泥鰍無需投喂飼料,稻谷不用施肥、害蟲不用農藥實現無公害綠色食品。真正實現“稻鰍蛙”的綜合立體生態養殖。
2、建造科學的標準化養殖池,為高產高收打下扎實的基礎
現在我們能見到的青蛙養殖池多種多樣,但到底什么樣的養殖池最接近于青蛙的生長環境?最適應于青蛙變態期的管理?最方便于青蛙上岸期的地形要求?最大限度的提高變態期的成活率?最能夠做到降低飼料成本?最符合投放種苗的密度要求等等?這些都和標準化養殖池的建造、實現高產息息相關。
3、依靠科研機構的力量,建立科學的疾病防治體系
在品種改良培優的同時,加強疾病的防治,是養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,治標防本,標本兼治。公司同華中農業大學、中國水產科學院等專業機構合作,將豐瑞9號黑斑蛙的疾病防治提升到科研的層次,讓每一個養殖戶都能做到懂預防、曉病理、會治療,藥到病除、立竿見影。
4、調控水溫水位,控制雌雄比例,大幅增產增收
雌蛙的卵巢和輸卵管,俗稱蛙油,有極高的藥用價值,蛙肉照樣食用,雌蛙個體稍大,提高雌蛙的比例是很有必要的。青蛙的雌雄分化由水溫水位決定,所以人工調控水溫水位,增加雌蛙的比例,是實現增產增收的重要手段。
5、學、研、產、銷相結合,技術更新永不止步
科技創造財富,技術創造價值,公司緊密加強與科研院校的技術合作,對青蛙養殖新技術的探索百尺竿頭、更進一步。帶領我們的養殖戶始終走在科技的前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