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蛙集食品、保健品、藥用于一身,味道鮮美,營養豐富。開展青蛙養殖,既可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,也能促進天然野生資源的恢復,因此青蛙養殖具備一定的市場和產業前景。最近兩年青蛙養殖技術取得突破,各地養殖迅速崛起,2017年出現了養殖高峰,產量有可能出現翻倍,近三年來,隨著可攝食靜態餌料的青蛙品種出現,青蛙養殖可全程投喂全人工配合飼料,養殖產量一路走高,畝產可達200~3000公斤,青蛙養殖產業迅速擴大。目前青蛙養殖主要集中于湖南益陽、常德,湖北潛江等地,四川、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分布,廣西、浙江等省也有農戶嘗試用稻田養蛙。對于大熱的青蛙養殖,我想又幾點是需要大家慎重考慮。
暴利時代已經過去
據了解,2015 年青蛙的塘邊價達到了50元/公斤,2016年7月亦保持在此價位,但隨著青蛙大量上市,2016年下半年價格一路走低,塘邊價降至25~30元/公斤。2017年,青蛙的養殖量預計將再翻一番。而且湖北的增加量要大于湖南的增加量。預計產量將達到3000萬到4000萬斤。蝌蚪價格下跌已是事實,而后期的蛙價可能不及16年。望大家做好心理準備,合理規劃自己的養殖規模。
環保時代來臨,養殖成本高
青蛙養殖主要品種為黑斑蛙,而黑斑蛙為“三有”動物(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、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),開展黑斑蛙的養殖和銷售均需到當地縣級林業主管部門辦理“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”和“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”。
環保力度大,功在當代,利在千秋,提高污染處理設備是時代的要求,養殖成本提高則毫無疑問的問題。
養殖模式尚無標準,技術要求高,病害多,風險大
青蛙養殖的主要模式有高密度精養、稻蛙、蛙菜、蛙鰍、稻蛙鰍等多種,每種模式各有其特點。由于養殖開展時間不長,青蛙的養殖模式目前尚無一定標準,需要養殖戶自身摸索,這對于養殖戶技術要求很高。而且2016年開始青蛙的病害開始大量發生,尤其是“歪頭病”也稱腦膜炎,給很多養殖戶造成巨大損失。
養殖成本高
青蛙(黑斑蛙)養殖行業現在也處于了理性消費時期,那養殖戶成本是多少呢?據了解2016年養殖的實驗最新的數據表明,每養殖一斤青蛙(黑斑蛙)的飼料成本是4.5-5元(從蝌蚪期至成蛙)。引進一畝地種蛙成本約2000元(第一年需要引種,以后養殖自行留種),按平均畝產量2500斤(2016年有10%的養殖戶,畝產量在3000斤以上)折算,平均每斤的成本是0.8元。另外還有一個重要支出即租用場地及建設等,平均每畝需要5000元(包括地租,開挖機械、人工整地、食臺等費用)?;A設施按3年攤算到每斤成蛙是0.67元。綜合以上成本,養一斤青蛙(黑斑蛙)的成本是6.47元。
年中目標
養殖建議
1、對于老的養殖基地,其硬件成本大部分已經收回(種苗也是自繁),所以其綜合養殖成本是較低的。所以,我的建議是只要有5塊以上利潤,就可以開始出。
2、對于新手來說,首先要把心態放平,且不可期望能獲得暴利。青蛙養殖的暴利,在16年基本就結束啦。我們要做的是,把自己的蛙養好,同時,合理控制養殖規模,把產量養起來,把病害防控后,通過積累養殖技術,可以等1-2年蛙價的回暖。
3、對于所有的養殖品種,行情都會波動的,這是再正常不過的(比如,鮑魚、海參、四大家魚等等)。我們要做的就是,把自己的技術不斷的進行提升。青蛙養殖的提升空間還很大,無論從管理,還是從產量方面。
4、對于新手來說挑選黑斑蛙種蛙及種苗要挑選無病,健康個大的種蛙進行育苗,切不可盲目引種,造成種苗抗病能力低,導致減產及青蛙死亡的現象,在養殖青蛙前要進行培訓學習,切不可一時腦熱。